從環境覺知到行動(103學年度第一學期)

 

課程觀察與協助紀錄

 

真實環境,是本課群包含我之內共三位夥伴共同交集,吳元豐老師長期投入經典閱讀啟發學生覺知、蕭瑞棠老師從長期實踐環境教育,而我關心環境軟硬體,在通識教育中傳達環境教育理念。而,我們三位共同的核心價值與理念,便是希冀當代的學子,能重新尋回對於環境的「覺知」,這裡所謂的環境,是廣義的環境,而「無覺知」是現今,因為全球化、快速…等現象下,學子常見的現象,如此現象將會疏離人與人、人與環境間關係,希冀透過課程教學呼應真實環境讓孩子在學習中瞭解真實環境,並且透過反思、行動,希冀能尋找回地方感。在此機緣與共識下,我們便成立「從環境覺知到行動」課群,希冀透過社群帶給學子更多元學習視野。

 

環境大致上分類為人造、自然、社會文化以及網路,而自然環境是所有環境的根本與基礎,因而本課群回到最核心根本:自然環境出發,透過自然環境為基石,與其他環境連結,最終目標為尋回人與環境的方感。由此反思其問題意識包含反思人類與環境的關係、透視被嵌入環境中困境、現今教育與真實世界環境的脫節。因此本課群核心是希冀透過以環境為取徑,深化對於環境的反思,尋找回地方感,而環境教育理念是本課群一個重要的依歸,而本課群的目標將參照聯合國相關文件,提出五大目標以符應本課群核心精神。此五大目標包含提昇內化環境覺知與對環境敏感度、瞭解環境知識概念內涵、深化環境倫理價值觀、培力環境行動技能與連結環境行動經驗,並有呼應其通識教育預強化之公共性、自主性與多元性。

 

透過績優指導環境教育專長與背景,進行橫向連結,將吳元豐老師所開設環境與存在與以及蕭瑞棠老師開設環境文化,透過課程實際操作包含授課教師跑班多元授課模式、每2-4週,共同環境新聞與議題,進行網路討論、課群網路護照為學習加值、環境議題的大型講演活動、實地踏查環境體驗活動、環境公民行動咖啡館等合作機制,以及學術上包含教師定期進行教學與學術分享、思考共同研究主題、針對教學課程文章匯集等交流機制。使本課群能兼具實務與理論,希冀透過此交流方式,在各自專業領域中,透過環境教育橫向串接,能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,尋找回最核心價值-地方感。

 

本課群,最終希冀呼應「Think Globally, Act Locally」,環境決之中,最重要的就是希冀學子透過此課程,具有國際視野,也具備環境覺知,回到地區社會脈絡中,思考自身能回饋地方事務,進而產生在地形動。